时间: | English | 中文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诉源治理|《人民法院报》整版报道!西安:解纷于萌芽 止讼于未发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3-07-03 15:40:18 打印 字号: | |

坚持源头预防为先,推动纠纷、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从定分止争向少诉无讼转变,探索具有西安特色的诉源治理新思路,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新实践经验。7月3日,人民法院报整版以《西安:解纷于萌芽 止讼于未发》为题,对西安法院深化诉源治理工作举措进行了报道。



西安:解纷于萌芽 止讼于未发


记者 贺雪丽 通讯员 许颖



图①:西安召开全市法院诉源治理工作会议,对诉源治理工作进行再部署再推进。



图②:西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赵雷(前排中)在基层法院调研督导诉源治理工作。



图③:莲湖区法院法官在回族同胞聚集区调解一起纠纷。



图④:碑林区法院法官在创建“无讼社区”示范点为群众调解纠纷。


 “我们家因为拆迁过渡费说不到一起,大家都带着气,家里老人也没人管了。我去找了村委会,没想到法院主动上门,不但解决了拆迁过渡费,连老人赡养问题也给一块给调解合适了,真好!”刘大哥所说的事,是陕西省西安市两级法院开展诉源治理工作的一个缩影。将纠纷及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是西安市两级法院在“医治矛盾纠纷之疾”时的初心和期盼。


近年来,西安市两级法院坚持源头预防为先,缓解了人案矛盾,减轻了群众诉累,让司法服务更靠前,纠纷化解更彻底。2022年,西安市两级法院新收案件44.12万件,增幅同比下降58.51个百分点;其中新收民事案件27.22万件,增幅同比下降56.38个百分点。


协同治理:实现“法院+”治理体系广泛覆盖


刘大哥的拆迁过渡费揣进了包里,进一步加强诉源治理的总体思路也列进了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的议事日程里。


西安中院与西安市政府联合出台了《关于建立府院联动机制的意见》,吸纳13家区县法院和市发改委、市公安局等39个市级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联合加强诉源调解;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诉源治理 全面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实施方案》,细化信息融通、创新解纷、工作保障、考核问效、跟踪督导等方面的举措,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体系进一步落地见效。


“此前也有法院进行府院联动相关实践,但大多是法院与政府各部门之间逐个对接。”西安中院立案一庭庭长刘艳枫介绍,“西安中院和市政府联合出台的意见,涵盖了政府各职能部门,构建了覆盖婚姻家庭、劳动争议、医疗纠纷、证券期货、知识产权等众多领域的协同解纷机制,搭建了全覆盖、广合作、全链条的诉源治理联动体系,形成专业化、行业化纠纷解决新格局。”


在加强府院联动的同时,社会调解力量也被进一步吸纳。西安中院筹建的西安法院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是全市法院诉源治理和多元解纷主阵地,实现了对全市法院调解资源的统筹管理运行,目前已选聘180个调解组织、818名特邀调解员,全面开展跨地域、跨层级解纷工作。2022年以来,西安市两级法院共接收委派调解案件67907件,在线调解38035件,司法确认6917件,实质解纷效能充分释放。


因地制宜:让矛盾纠纷“止于未讼”


在诉源治理联动机制下,西安市两级法院更加主动融入社会治理,更加广泛深入塑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各种诉源治理方式因地制宜,百花齐放。


北宋时期,在蓝田县诞生了我国第一部成文乡约——《吕氏乡约》,古老朴素的伦理价值观由此融入了中华民族血脉,对后世乡村治理模式影响甚大。


蓝田县人民法院立足传统治理文化,以自治预防矛盾,打造“法庭+司法所+派出所+村调解委员会+乡贤调解员”的“链条式”调解模式化解基层纠纷;以法治定分止争,创建婚姻家庭矛盾纠纷表格式释法析理调解模板,并将《吕氏乡约》中“德谓见善必行,闻过必改”“礼俗相交、患难相恤”等正能量金句引入调解书,情理并用化解纠纷;以德治春风化雨,挖掘传统乡约中乡贤解纷优势,充分发挥乡贤在处理家事矛盾、邻里纠纷中的作用,并通过“读法诵约”“鸣钟议事”等具有传统仪式感的活动,唤起群众对朴素道德观的归属感、认同感,引导群众敬畏法律、尊崇道德,恪守家风。近千年的《吕氏乡约》穿越时空,焕发盎然生机。2022年以来,蓝田法院培训指导乡贤150余人次,通过“庭所共建”调处矛盾纠纷53件,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成讼”。


碑林区写字楼林立,商圈发达。碑林区人民法院启动“无讼社区+”创建工作,使“无讼社区”调解工作从解决一般性纠纷向解决更多专业领域的纠纷拓展。如“无讼+商圈”侧重于联合商圈党组织建立矛盾纠纷联调机制,重点解决商户买卖合同等纠纷;“无讼+企业”侧重于组建“以法助企”法官服务队,专业调解涉企纠纷,优化营商环境……“无讼社区+”创建以来,集成“无讼+商圈、旅游、校园、企业、医院、楼宇”六大版块,推进“无讼”创建从单打独斗向聚指成拳转变。全市法院已创建“无讼社区(村)”80余个,实现了社区治理法治化新格局。


“我了解回族群众,法官懂法,我们共同调解矛盾,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调解员白秀兰说。在莲湖区人民法院庙后街人民法庭辖区内,有西安闻名遐迩的“回民小吃坊”,这里商铺林立,美食众多,深得海内外游客青睐,但同时,作为回族群众聚集区,这里也是涉少数民族矛盾纠纷多发地区。莲湖区法院聘请了一批热心公益、熟悉风土民情的人士作为“特邀调解员”,在社区工作了40余年的莲湖区北院门街道学习巷社区党支部书记白秀兰,就是其中一名“老调解”。莲湖区法院坚持国家法律与民族习惯、民族情感相结合,通过诉前提前介入、联合调解等方式,成功化解多起少数民族纠纷,默默守护着“回民街”这一西安地标式商圈的“人间烟火”,庙后街法庭也获评“西安市枫桥式人民法庭”。


灞桥区人民法院打造“云调灞桥”线上线下联动调解模型,依托诉讼服务中心,对诉前调解进行全流程优化。在调解前端注重“共享+互通”,在无纸化立案的基础上,打通内外网、多终端壁垒,有效整合多渠道案件,科学分流。在调解过程中注重“智能+留痕”,结合调解员实际进行精准匹配案件,对于线上调解的,依托智审平台开展排期、远程调解、督办等,调解进度全程留痕。在调解后期注重“衔接+高效”,调解成功的,制作总结书、形成数字档案,同步至法院内网;需要鉴定、保全的,直接导入诉前鉴定、保全程序,为后续诉讼奠定基础;调解失败的流转至速裁或普通诉讼程序,并自发进行材料流转,减少群众诉累。灞桥区法院“云调灞桥”已入选西安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新示范项目。


落地有声:司法建议让纠纷“止于未发”


司法建议是人民法院为社会治理“把脉开方”的重要途径。西安市两级法院加强风险研判,精准发力、跟踪问效,让能动司法在诉源治理工作中发挥切实作用。


“在POS机刷卡时,随便输入任意6位数都可以支付,这不开玩笑吗?”原告杨某一筹莫展。


在一起杨某与某银行信用卡纠纷案中,法院发现案涉信用卡在办理时存在代填写及签名行为,且银行密码存在技术漏洞,于是向银行本部所在的上海银保监局发送司法建议,建议其对上述问题进行核查。收函后,上海银保监局迅速组织核查,敦促该银行确认原告无须承担相关欠款本息,杨某的逾期记录也被纠正过来了 。


由于信息及技术不对称,群众很难对信用卡相关权益受损进行举证,法院主动作为,及时发送司法建议,不仅畅通群众权益救济渠道,而且有效督促银行填补了信用卡办理和密码管理方面的机制漏洞,将风险隐患消弭于萌芽之中。


在行政案件中,如何提高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司法建议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赵某与某街道办事处名誉权纠纷一案中,开庭当天,该街道办事处无人到庭应诉。雁塔区人民法院昆明路人民法庭向该街道办事处发送司法建议函,建议其严肃对待诉讼案件,积极出庭应诉,这样既能体现行政机关放下身段解决问题的诚意,也彰显了行政机关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心。收到建议后,该街道办事处很快与法院取得联系,称其已对相关人员提出批评教育,并将积极委派人员到庭应诉。


司法建议得到回函后是“一回了之”,还是落地见效,也是法官放不下的心头事。2022年,雁塔区法院西影路人民法庭审理了一起老年人购买保险引发的纠纷案。原告何老太曾在被告保险公司购买保险,办理退保时被扣除了保单项下的借款利息,仅返还了剩余现金价值。何老太认为销售员小张擅自利用保单申请借款,于是诉至法院。双方经调解达成一致,何老太表示只要求保险公司退还扣除的借款利息。


案件审结后,法庭曾向保险公司发送司法建议,督促规范从业人员行为。一年过去了,成效如何?


在回访过程中,保险公司详细介绍了落实司法建议的工作举措,包括利用入职第一课、合规微课堂培训等规范销售行为,并通过对重点人员、关键岗位进行风险监测及时发现合规风险。


“我们制定了相关管理办法,对于老年消费者,强化销售过程关键环节现场同步录音录像,如无双录或双录不规范,将无法作为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从而规范从业人员行为,避免类似案件再次发生。”保险公司销售部经理介绍。


聚焦执源:让审执工作“案结事了”


“没想到法官还记挂着我,大老远跑到咱这山沟沟里来看我……”


坐在轮椅上的申请执行人柯某扭过头,偷偷用衣袖擦了一下眼泪。


未央区人民法院未央宫人民法庭审结一起人身健康安全纠纷案后,承办法官来到申请执行人柯某家中进行判后回访,并为其送去生活用品。


未央区法院围绕案件当事人权益兑现问题,采取主体扩容、平台搭建、服务延伸的方式,不断优化执源治理,通过执前和解有效减少执行案件数量。


“主体扩容”即“谁办理、谁督促履行”,把参与案件审理的特邀调解员、人民陪审员等多元解纷力量纳入督促履行的主体中,扩充促执力量;“平台搭建”通过“一案一群一站通”工作模式,把促履促执的阵地从线下延伸至线上,沟通更便捷高效;“服务延伸”是指灵活适用判后答疑、判后回访、判后督促等多种措施,主动加大判后调解力度,积极督促当事人自动履行。2022年以来,未央区法院未央宫法庭累计促成执前和解186案。


“站在社会治理的视域中,诉源治理是人民法院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全市法院要深化对诉源治理工作的科学认识,将诉源治理工作嵌入党委社会现代化治理体系中,推动审判力量向引导端和疏导端发力,推动完善源头预防为先、非诉机制挺前、法院裁判终局的多元共治、分层递进格局,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从定分止争向少诉无讼转变,以更高质量人民司法回应群众新期盼。”6月1日,西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赵雷在全市法院诉源治理工作会议上表示。


 

责任编辑:白冰